《周易》说略

259 /

标签: 周易

王宁、褚斌杰等:《经史说略——十三经说略》,北京:北京燕山出版社,2002年。

一、《易经》的著作年代和作者

周初说、西周末说和战国说

P1

多数学者认为,《周易》的基本素材是西周初年或前期的产物,其成书非一时一人之作,而是陆续形成的作品。我们倾向于周初说。

P2



二、《易传》的著作年代和作者

多数学者认为,《易传》各篇非出一时一人之手,乃战国以来陆续形成的解《易》作品。但对各篇形成的年代,仍有不同意见。

大的分歧有二:一是战国前期说,一是战国后期说。争论的焦点为《彖》、《象》和《系辞》的年代。

战国前期说以张岱年、高亨先生为代表。

战国后期说以冯友兰、朱伯崑先生为代表。

P3

朱先生……考辨精详,比较有说服力。

三、《周易》经传的流传和演变

从现在流传下来的材料看,《易经》作为占筮的依据,在春秋时期已经十分流行。

P4

现在通行本《周易》经分

P7

上下篇, 《象》、《象》及《文言》分系各卦经文之后,即是王弼的传本。孔颖达将王弼和韩康伯《易》注收集在一起,并为之作疏, 称为《周易正义》,收入《十三经注疏》中,这是《周易》流传下来影响最大的版本。

现在流传下来,影响大的有以下几种:

  • 《周易注疏》魏王粥、晋韩康伯注,唐孔颖达正义,《十三经注疏》本。
  • 《周易集解》唐李鼎样, 《四库全书》本,清刻本,《丛书
  • P8

    集成》本。

  • 《程氏易传》宋程颐, 1二程全书》本, 《四库全书》本,清刻本,中华书局《二程集》本。
  • 《周易本义》宋朱蕉,《四库全书》本,清刻本。
  • 《周易集注》明来知德,虎林刻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  • 《周易述》清惠栋,《四库全书》本,清刻本,《四部备要》本。
  • 《周易集解》清孙星衍,清刻本,《丛书集成》本。
  • 《周易宙经今注》高亨,中华书局刊本。
  • 《周易大传今注》高亨,齐鲁书社刊本。

  • 四、《易经》的内容和性质

    古书一般都由篇或章来构成,《周易》则不同,它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卦。卦也相当于其他书的一篇或一章。

    《易经》整部书共由六十四卦组成,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三十卦,下篇三十四卦。

    《易经》由六十四卦组成,六十四卦的内容包括卦象、卦名、卦辞和交辞。

    卦辞起初被称为“象辞”,唐以后改称卦辞

    P9

    卦辞共六十四条,交辞三百八十四条,加上《乾卦》“用九”,《坤卦》“用六”,总称为篮辞,共四百五十条。

    如果从哲学思想的角度对卦交辞的内容进行分析,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:

    第一,讲自然现象的变化,用来比拟人事。 
    第二,讲人事的得失可以转化。

    P10

    第三,提出了某些行为准则,对人有劝戒之意。

    以上三点说明,《易经》卦交辞中,含有某些逻辑思维,反映了当时人的世界观,对后来易学的发展起了深刻的影响。

    P11

    《易经》虽为卜筮之书, 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生活智慧,正如前面所说。这也是《易经》一书逐渐摆脱卜筮之书的本来面目,能够不断被哲理化的根据所在。

    五、《易传》的内容和特点

    《易传》是战国以来儒家学者系统解释《易经》的著作,共七种十篇,包括《彖》上、下, 《象》上、下,《文盲》,《系辞》上、下,《说卦》,《序卦》,《杂卦》。《易纬·乾凿度》称为《十翼》,言其为《易经》之羽翼,有辅助之意,表示是用来解释《易经》的。汉代学者称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“传”,《十翼》一类的著作也被称为《易传》。

    P12

    《易传》的主要部分是解释《周易》经文和筮法的,这方面的问题属于卜筮的原则和体例问题。 
   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对卦爻辞的意义及其吉凶辞句的解释; 一是论揲蓍求卦的过程。 
    《彖》、《象》二传的内容属于前者, 《系辞》和《说卦》中的某些章节,讨论了后一问题。

    《易传》对卦爻象和卦爻辞的解释,继承和发挥了春秋以来的取象说和取义说。

  • 所谓取象,即以八卦象征各种物象,再用八卦所象征的物象,说明重卦的卦象,以此解说一卦的卦辞和爻辞,论证所占问之事的吉凶。
  • 所谓取义,即以卦名的意义和卦的德行说明重卦的卦象,并以此解说卦爻辞,从而推断所占问之事的吉凶。
  • P13

    同《易经》相比,《易传》的显著特点是,将古代的卜筮之书哲理化了。《易传》解经,就其对筮法体例的论述和对卦象及卦交辞的解释说,都企图从哲学的高度加以概括,将《周易》的内容逻辑化、体系化。儒家的伦理观念,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,成了《易传》的指导思想。《易传》实际上是哲学著作,有自己的理论体系,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哲学流派。

    《易传》所提出和论述的哲学问题是多方面的,包含有深刻的人生智慧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:

  • 一阴一阳之谓道 
    “一阴一阳”,就是又阴又阳,即有阳就有阴,有阴就有阳,阳可变为阴,阴可变为阳。阴阳两个方面相互联结,相互推移,相互作用,就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,所以称为“道” 。 (P15)

  •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 
    刚柔也即阴阳,阳刚而阴柔。相推即相互推移,相互作用。刚柔二交相互推移,进退消长,方有卦、关象的变动。 
    此种观点,是把对立面的相互作用看成变化的原因,乃中国古代内因论的先躯。 (P16)

  • 物极则反 
    在《易传》看来,由刚柔相推所引起的事物盈虚消长的变化过程中,总是由于发展到顶点,而向其自身相反的方面转化。 
    这个道理易学史上称为“物极则反”。

  • 忧患意识 
    基于对“物极则反”法则的认识,在《易传》的生活智慧中,充满了忧患意识。《系辞下》说:“《易》之兴也,其于中古乎!作《易》者,其有忧患乎!” (P17)

  • 趋时尚中 
    为了避免倾危,保持安宁,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,引导其向好的方面转化,《易传》提出了一套安身立命之道,首要的就是趋时尚中说。

  • 裁成辅相 
    在天人关系方面,《易传》又提出了强调天人谐调的“裁成辅相”说。( 《周易·泰·象传〉)所谓“裁成”,即加以裁制完成。“辅相”,即遵循固有的规律加以辅助。(P18)

  • 《易》与天地准 
    《易传》通过对筮法的解释,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,提出“有天地然后万物生”(《周易·序卦》)的命题,以天地为万物的根源和基础,认为“天地交而万物通”,(《周易·泰·象》)“天地感而万物化生”。进而提出“《易》与天地准”说 。

  • 总之,《易传》通过对《周易》原理和筮法的解释,提出了一系列哲学观点、范畴和命题,论述了《周易》的基本原理,进而探讨了世界的本原,研究了事物的本性及其变化规律,提出了一些人类生活的根本原则,从而使《周易》这部古老的占筮著作走上了哲学化的道路。《周易》又成为讲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书。

    P19

    六、《周易》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

    易学是对《周易》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,并通过其解释,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不同的学术流派。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,《周易》对我国古代的哲学、宗教、科学技术、文学艺术以及政治和伦理生活、风俗习惯都起了深刻的影响。 
    在中华元典中, 《周易》对中华文化的影响,就其广度和深度说,没有一部典籍可以同它相媲美。

    P20

    应该指出,《周易》为中华文化的思想体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。这个体系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:①刚健有为;②中和思想; ③神道设教; ④崇德利用;⑤天人谐调。 
    这五个方面,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,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思想体系。而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,就是《易传》提出来的。 
    总之,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智慧,在同西方文化接触之前,主要是通过对《周易》的研究,得到锻炼和提高的。

    七、阅读《周易》应当注意的问题

    P21

    首先,要将《周易》系统的典籍区分为经、传、学三部分,既要看到三者的联系,又要看到三者的区别,不能以传代经,或以学代传。

    其次,要对经、传、学中的术语、概念、命题以及理论体系,进行逻辑分析。

    P22

    第三,要区分《易传》解经的两套语言。由于《易传》的特征是将《易经》哲理化,因而其对《周易》的解释,则有两套语言,即筮法语言和哲学语言。

    P23

    此外,研习《周易》还要发扬儒家人文主义的解《易》传统,从中“观其德义”,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道德修养,而不能热衷于占卜算命,因为《周易》的价值不在于占术,而在于其理论思维的内容。

    八、阅读参考书目

    《请来认识易经》,朱伯崑著,原载《国文天地》1991 年4月号,后收入《朱伯昆论著》,沈阳出版社1998 年出版。本文从经、传、学三个方面,对《周易》一书的性质及其影响作了介绍。

    《周易古经今注》,高亨著,原为上下两册, 上册《周易古

    P24

    经通说》,由贵阳文通书局石印,下册《周易古经今注》,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,后合而为一,修订重印,仍名《周易古经今注》,中华书局1984 年出版。 
    其主要特点有二: 一是力求经文原意,不受《易传》的束缚,“以经观经”;二是排除一切象数陈说。 认为《易传》解经与《易经》原意往往相去很远,故当“以经解经,以传说传” 。注释力求传文本旨,只讲《易传》固有之象数说,不讲《易传》原无之象数说。

    《周易大传今注》,高亨著,齐鲁书社1979 年出版。此书为诠释《易传》之作,乃《周易古经今注》的姊妹篇。

    《周易全解》,金景芳、吕绍纲著,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年出版。 
    本书以义理学派的文化传统,说解《周易》经传全文,是一部贯通经传的解《易》著作。

    P25

    《易经白话例解》,朱高正著,台湾商务印书馆995 年印行,后收入《易学智慧丛书》,沈阳出版社1997 年出版。此书以通俗易懂的文笔注解《周易》经文,是《周易》爱好者现象玩辞的启蒙教材。

    《易学漫步》,朱伯崑主编,台湾学生书局1996 年印行,后收人《易学智慧丛书》,沈阳出版社1997 年出版。本书对《周易》经传,易学的分期和流派,易图的产生和演变,易学的基本范畴,易学的思维方式,以及易学与哲学、道教、人伦、科技、医学、审美等关系作了概括论述,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易学框架,是海内外率先构建易学体系的著作。

    P26


    原创文章,转载请先联系作者。

    Yusong

    zhanyusong2009@sina.com

    Vita humana est supplicium.

    提示:

    错误信息